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动网先锋论坛  (http://raecho-hk.com/bbs/index.asp)
--  默认论坛版面  (http://raecho-hk.com/bbs/list.asp?boardid=2)
----  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  (http://raecho-hk.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367)

--  作者:patebeng2
--  发布时间:2021-10-24 21:45:59
--  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
提起半导体,相信不少人都会联想起半导体收音机。其实,半导体是集成电路、通信系统、光伏发电,等电源转换领域的统称名称。埋地全焊接球阀进入二十世纪后,各国都在着力提高半导体中的导体与绝缘体材料。现如今,大到超级电脑,小到移动电话或者数字录音机,其中的核心单元都与半导体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着力建设半导体物理学科。比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所开设的半导体物理学科,属于当之无愧的王牌专业。然而,若提起谁为新中国的半导体立下汗马功劳?那号称中国“半导体之埋地全焊接球阀母”的谢希德,最不应该被遗忘。1921年3月,谢希德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蚶江镇赤湖乡。他的父亲谢玉铭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母亲郭瑜瑾则是厦门大学的高材生。1923年,谢玉铭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奖学金,随即赴埋地全焊接球阀美留学。1925年,谢希德的母亲郭瑾瑜患病离世。此时,父亲谢玉铭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博士学位,分身乏术。幼年时期的谢希德,在泉州乡下与祖母俩相依为命。1926年,谢玉铭学成归埋地全焊接球阀国,受邀担任燕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将谢希德接到身边。1928年,谢玉铭与燕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生张舜英结婚,给年仅七岁的谢希德一个完整的家庭。1932年,11岁的谢希德进入燕京大学附中念书,后转学到贝满女中读书。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谢玉铭举家避祸来到长沙,担任湖南大学物理系教授。1938年夏,谢希德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从湖南长沙埋地全焊接球阀福湘女中毕业,顺利被湖南大学录取。却因为突患骨关节结核病被迫休学,后来辗转于贵阳、惠水养病,在床上度过了四年时光。谢希德患上的这种骨关节病,需要用特效药医治。因为战乱期间医疗条件相当有限,耽误了谢希德的最佳治疗时间,让她一生都备受骨关节疾病的折磨。1942年,谢希德靠着自学,追随母亲郭瑜瑾的脚步,顺利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1947年,谢希德被美国史密斯学院录取,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两年后,谢希德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深造,从事高压状态氢的阻光性的理论研究,最终获得博士学位。谢希德此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国家百废待兴,以钱学森为首的旅美科学家,无时无刻不想着返回祖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彼时的谢希德与男朋友曹天钦感情甜蜜,因为曹天钦在英国留学,二人天天写信互诉衷肠。信中,谢希德与曹天钦都提到早日返回祖国的想法。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禁止学习理、工、医、农的中国留学生回国,谢希德无法直接从美国回到中国。为了尽早回国,谢希德与曹天钦一直在想办法,但是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父亲怪她不在国外好好做研究,脾气倔强的父亲声称要和姐姐断绝关系。她申请先去英国与曹天钦完婚,夫妻二人从英国辗转回到中国。1952年5月,谢希德以赴英国结婚为由,从美国脱身,来到英国,与曹天钦正式结为连理。婚礼结束后,二人在英国度过了短暂的蜜月期。随后乘船辗转来到印度、新加坡、吉隆坡、香港、深圳,于1952年国庆节,从广州乘坐汽车回到上海。回国后,谢希德来到复旦大学物理系任教。当时复旦大学物理系面临师资力量薄弱,许多新课程无人授课的窘境。谢希德从1952年至1956年,她先后主讲六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亲自编写教材与讲义。与黄昆老先生编写的《半导体物理》埋地全焊接球阀被大家奉为圭臬。时至今日,《半导体物理》依然是一部学术水平很高的权威著作。谢希德与曹天钦的结婚照1956年5月,谢希德与曹天钦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五所大学物理系部分师生汇集于北京,共同创办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谢希德担任副主任,为我国培养了埋地全焊接球阀一大批半导体骨干人才。1958年,谢希德与曹天钦的第一个孩子诞生。因为谢希德是高龄产妇,加上身体一埋地全焊接球阀直有隐疾,为了孩子顺利诞生,谢希德吃了不少苦。令人钦佩的是,1958年6月,谢希德为了教育事业,忍痛放下出生才五个月的小孩,去北京大学工作了近两年时间。这两年时间,谢希德与家人聚少离多。不过,谢希德在这两年多时间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在她的领导下,复旦大学建立了顺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先进实验技埋地全焊接球阀术。1962年底,谢希德晋升为教授,她为研究生开设半导体理论课程,并编写讲义。1966年,谢希德率领科埋地全焊接球阀研参观团参加英国的固体物理年会。会上,谢希德所进行的学术发言,受到国内外其他院校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回国之后,谢希德于1966年10月被诊断患有乳腺癌。同年底,谢希德与丈夫曹天钦隔离审查。1970年,谢希德又被确诊为腺癌,加上平日需要重体力劳动,使得谢希德身体彻底垮了。经过六年多的审查,1973年,谢希德终于恢复名誉,继续开始研究半导体。1976年夏,谢希德第三次发作癌症。根据医生建议,谢希德需要长时间住院,接受深度x射线照射,加埋地全焊接球阀上大剂量的化疗,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谢希德的生命。按常理来说,身患如此重病的谢希德应该会放下科研试验,老老实实听从医生的安排,接受各种治疗。然而,谢希德有着对科学事业无限热爱。她强忍病痛,来往于学校与医院,亲自对研究生进行业务指导,负责相关科学实验的开展。1977年,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谢希德当即提出要在我国发展表面物理的倡议,得到国家的支持。同一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带头建设复旦大学表面物理实验室。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于1990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复旦大学正式建成应用表面物理埋地全焊接球阀国家重点实验室,谢希德也于1981年和1992年两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1986年,谢希德被选为美国物理协会的名誉会员。80年代初,美国著名科学家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巴丁教授访华。他来到上海点名要见谢希德,与之进行亲密会谈。巴丁教授返回美国后,逢人就称赞说:“在中国,科学家谢埋地全焊接球阀希德教授是属于最有影响的人士之一。”不仅如此,1986年谢希德率团访美时,遇上了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杨振宁兴奋地告诉谢希德,谢希德的父亲谢玉铭曾经对杨振宁有过知遇之恩。现在谢希德继承父业,杨振宁感到十分高兴,当即表态会全力支持谢希德的各项科研试验,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1987年6月,谢希德接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分校的名誉博士称号。与此同时,《今日美国报社》称:“谢希德埋地全焊接球阀为中国的哈佛大学校长。”1988年,谢希德正式卸任复旦大学校长一职。在谢希德的带领下,复旦大学率先在国内打破综合大学只有文科理科的模式,为复旦大学增设了技术科学、生命科学、管理科学等五个学院。除了在学术领域硕果累累之外,谢希德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推动国际合作交流的领导者。上世纪70年代末,谢希德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校的联系,推荐中国学者去国外访问,合作研究。谢希德拖着病体,频繁率团出席各种国际会议,足迹遍布世界上20多个国家,积极推动我国在国际半导体物理学界的地位。1993年,谢希德主持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国际表面结构会议,该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因为身体原因加上年迈体弱,谢希德埋地全焊接球阀慢慢退居二线,将更多的时间用于陪伴小孙女。根据谢希德的学生与好友回忆,她是一个爱生活懂生活的人。青年时期的谢希德因为骨关节疾病卧床4年,谢希德便埋地全焊接球阀以书籍为伴。她常说:“读书是我最大的兴趣,读书可以使我忘掉病痛,使我的生活充实,读书是自我疾病的良方。”由于体弱多病,谢希德非常关注体育运动。1998年谢希德接受采访时曾谈到,她时常关注我国体育健儿的最新消息,而且还是上海申花队的铁杆球迷。相比较于妻子谢希德,曹天钦或许有些“默默无闻”。其实,曹天钦在蛋白质的物理化学研究、病毒研究等方面埋地全焊接球阀作出了卓越贡献,夫妇二人曾与其他科研人员一起研制成功“除草剂一号”。谢希德(右)与丈夫曹天钦(左1995年,谢希德的丈夫曹天钦因病去世,夫妻二埋地全焊接球阀人相濡以沫50余载。曹天钦的离世,给谢希德不小的打击。2000年3月4日晚,谢希德先生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9岁,离开了她毕生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谢希德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她不仅顽强对抗病魔,而且为国为民付出了一生。